热点资讯
1997年邓小平离世, 尤太忠: 毛主席走时是一级战备, 小平是三级
发布日期:2024-07-22 04:35 点击次数:80
4天后,上将尤太忠接受采访,悲伤异常,同时有些轻松地说:“毛主席去世的时候,部队是一级战备,小平是三级……”
一级战备和三级战备有什么区别?尤太忠又为什么这么说?
一、不同的战备状态
一级战备和三级战备还是有很大区别的,依照我国的军事战备制度规定,战备等级共分为四级,一级最高,二级次之,以此递减直至四级。
一级战备拉响时,说明战争征候已十分明了,是部队和人民随时应对战争的状态。部队、武器、通讯、补给等都被调动起来,部署、人员疏散路线、行动方案等也要及时制定。总之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二级战备拉响时,说明局势已进一步恶化,我国受到了直接的军事威胁。部队、通讯、侦察、补给等启动,部队加强训练、扩编。由于这时只动员部队,等级要比一级低一些,但随时可提高到一级。
三级战备拉响时,说明周边出现重大异常,局势紧张,有可能对我国造成直接的军事威胁。这时部队仍需要动员,但不扩编,只是随时做好战争准备,停止退伍、休假、探亲、转业等,并启封、检修和补充武器,就是一种“观望”状态。
四级战备拉响时,说明周边有重大异常或国外爆发战争,有可能对我国安全与稳定造成影响。部队不动员,要展开战备检查、教育,加强警戒和巡逻,保持通讯流畅。
还有一种战备状态,没有被列入到规定中,它就是“平时战备状态”。在这种状态下,部队做的是维持日常训练,完成各种任务等。
战备状态的拉响,只有中央军委有权,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。军委会针对具体情况作出评估,然后决定拉响哪一个等级的战备。
那么,为什么毛主席去世时是一级战备,而邓小平是三级?
二、为何战备级别有差异?
毛主席去世时拉响一级战备,有两大原因,第一个原因是国际形势和环境影响。实际上,从1969年起至1985年,我国就一直处于一级战备状态,即“早打、大打、打核战争”。
1969年3月,中苏关系已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,两边更是在珍宝岛发生了武装冲突,大战一触即发。
为防止苏联大举入侵我国,毛主席在3月15日作出指示:“要准备打仗了!”
4月,中共九大召开,喊出“早打、大打、打核战争”的口号,拉响了一级战备的警报,全军全民开始备战。
这样的状态,持续了一年,1970年4月底稍微缓解一些,但“早打、大打、打核战争”的方针仍被严格执行,因此,这种战备状态并没有被取消。
1985年5月至6月,军委召开扩大会议,决定让部队转入和平建设的轨道,延续了10多年的“一级战备”自然而然被取消。
从这里可以看出,毛主席的最后光阴里,一直处于一级战备状态。但是,一级战备也确实为毛主席拉响,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原因——为稳定国内形势。
据徐向前的描述,毛主席去世前夕,中央曾发布密令,维持一级战备状态。
那么,邓小平去世时,为什么进行的是三级战备状态呢?
其中的原因,还得从“军委在何种状态下拉响警备”和“当时环境”这两方面来说。
邓小平去世时,国际环境是相当安全的。其一,苏联已解体几年了,我们没有了毛主席时代的压力;其二,对越的战争,早在1989年就结束,中国没有来自外部的威胁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军委不可能进行一级战备。
1997年的国内环境,非常安全。早在1989年,邓小平就培养出了新一代核心领导集体,排除了核心领导人离开后带来的威胁。
在这种情况下,拉响二级战备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。
那么,为什么进行三级战备呢?主要的原因,应该是防范于未然。
结语
国家重要人物去世,拉响何种级别的战备,其实没有必要拿出来对比。
战备级别越高,说明领导人去世的影响非常重大,但也有这样一个问题,当时面临的考验相当严峻,因此才不得不这么做。
从这一层面来说,重要领导人去世而不拉上警报,反倒是一件好事。因为,那已经说明国内外的环境相当稳定,人民安居乐业,国家机器正常运转。